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第五年】18

關於活動,我們一直都很怕,怕辦了沒人報名,更怕就算報名還是不來,尤其千里迢迢從台灣請了誰來澎湖演講或演出的,更是擔心對不起講者。所以寧可少辦活動,一來不必戰戰兢兢、緊張傷神,二來不會排擠到書店營運本身需要的時間和精力。

直到第五年。

我說“我們”,是指安書宅和鶵鳥藝文空間,這其中,我又更膽小,鶵鳥還常協辦影展什麼的,沒人來看就放來自己看也開心,開過各種手作課程、攝影課、絹印課...,我都不敢,覺得找人好難。

2016春假我看很難賣的二手書越來越多,索性辦了特賣會,五本一百,效果還不錯,吸引到一些朋友抽空來逛,順便看看我、聊聊天。其實這算是促銷,不算活動,我說很難辦的是指講座,像2015我們協辦友善書業合作社閱讀的島書展活動,辦了一場講座,來的人就稀稀落落。

鶵鳥搬到七美後,在馬公的空間就騰出來,徵求一月一展,我因為友人對音樂有興趣,而決定合辦『詩歌同樂會』動態展在六月,空間佈置上有詩集和歌詞,活動則為詩的朗讀、音樂歷史介紹、和現場演出,每天晚上兩個小時,我安書宅收店後,奔去鶵鳥。

這可以說是把安書宅四年以來的所有資源都用上的一個月,大概是想一鼓作氣吧,與其零零星星辦單場活動,不如發狠連續辦一個月,想像鶵鳥藝文空間搖身一變,成了音樂酒吧,所以現場是賣啤酒的。每天我們工作人員都玩得很開心,不管人來得多寡,詩照樣朗誦,音樂故事照樣講,Live演出全都情義相挺。

辦完這一個月也功力耗盡,只能休養生息了。後來沒再辦活動,只發起『挑戰島嶼週記』,靜態的、在網路上就能完成的串連寫作,往年底走下去,才有黃瑋傑和陳綺貞的迷你演唱會在安書宅現場,擠成一團舉行。

來到2017,一開春就有好友來訪,以一場臨時的陶笛演出拉開序幕,預告了今年會有正式的『陶笛音樂會』;覺得音樂與閱讀的關係很奇妙,所以主動跟澎湖搖滾音樂節的主辦人說想幫忙,看安書宅能做什麼,於是想了個『搖滾讀書會』;遇到幾個跟我一樣愛看一些澎湖沒上映的電影的朋友,醞釀私聚看片,也許有機會發展成電影讀書會。

算是比較輕鬆的活動吧,向休閒娛樂靠近的閱讀,我覺得也是很需要的,第五年我稍微翻轉想法,先不急著建立安書宅自己的選書風格,而是展現比較適應離島生活步調的軟性閱讀。

畢竟我們在澎湖就是過得比較緩慢自在,因為比城市居民更接近大自然而有自己的生活哲學,簡單樸實,許多阿公阿嬤隨口講出的話並不亞於偉大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的理念,反而更容易直接明暸。

書並沒有比較厲害,當我看著每天的海面不同、潮水漲退、地表變化的藝術、風掠過的美,我覺得書裡文字或別人的照片都很普通。澎湖人看日出和夕陽的大景,或藍透了的天空海洋,或各種雲打開人們的想像力時,我覺得書是工具和輔助而已,大自然可以學到的哲理經常在靈光一現處。

過於主張閱讀的重要我覺得是難以收效的,閱讀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不是在圖書館借書量最高就最厲害,書的內容與閱讀者的連結點在哪才是關鍵,就算只是喜歡故事、或喜歡作者、或喜歡插畫,也都有與自己相關的地方,才讀得下去。

來到第五年,我開始辦一些活動,沒有前幾年那麼膽怯,不是因為比較有信心能得到大家的肯定,而是我想跟朋友們多接觸。我相信每個人一定會有一兩本想讀的書,只有多跟他們聊天,才能知道每個人的興趣或需要是什麼,一方面幫忙尋對味之書,一方面為手上的書想誰適合作為歸宿。

一個人一個人認識,一本書一本書賣。我之前說過這樣的話。

我寧願放著安書宅做無人書店,也要往朋友的店裡走,去他們的工作場域對話,或約大家聚會,或努力辦一些活動、參加別人辦的活動,別人需要我支援什麼的時候都盡力幫忙,這比坐在店裡等客人上門更踏實,澎湖很小,很多朋友是走在路上就會遇到停下來聊天的,人們的情份建立在這些親切互動上。

最後我總會說:有空就來安書宅坐坐,就算我不在,你也可以去看書。

像一間大家共同的書房,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