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第五年】9

收到友善書業合作社熱騰騰的《閱讀的島》創刊號,每一篇都讀得想哭,想告訴每一個看我文章的朋友、來安書宅買書的朋友、陪著我走了好多年的朋友、所有安書宅的會員:

親愛的,如果沒有這個合作社的存在,我很難想像安書宅要怎麼走到第五年。能夠順利進新書,才有會員制誕生,才撐住我;有其他書店老闆們一起努力,才擋得住那股孤軍奮戰的感覺。

書店不是開在澎湖才難的,開在全台灣、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很難。有時候我反而覺得開在澎湖是比較容易的,生意沒有台北好,但壓力絕對比台北小。

我很喜歡參加社員大會,像個傻子俱樂部,我喜歡看見每一個書店老闆,每個人都好可愛,大家來比誰天真誰勇敢,誰用什麼方法度過什麼困難。

我喜歡我是它的一份子,喜歡用“我們”。

雖然我期待這本《閱讀的島》能從社員期刊慢慢走向專業的書評雜誌,但看大家介紹自己的書店種種還是很感動。想法,我們總是說著我們的想法,而不只是介紹事物;我們喜歡講為什麼要這樣做,喜歡講背後的東西,喜歡講過程,每間書店都不是瞬間到位的,慢慢慢慢堆砌成現在看到的畫面。

精彩的,是數不清的取捨。

對我來說,合作社更像一個學校,這兩年我一直在學習,靠的就是它建構的訂書後台和臉書社團,以及其他書店老闆的臉書動態,他們發出的新書訊息,是我餵什麼書給我自己書店會員的參考來源,常常是看到其他老闆推薦了某些書,我才去後台搜尋,看那本書的介紹,決定要不要放到安書宅的會員社團頁上,決定我要不要訂來看一看內容再推給客人。

如果不是這幾個月安書宅的收入成長,我也不敢說受惠於合作社甚多,以昨晚結算的2017年一月份營收來說,新書營業額有三萬元之多,扣掉成本,淨收入五千多,二手書則為八千,加起來一個月收入破萬,以四坪小店、藏書頂多兩千本、每個月只開門176小時、老闆還常常不在來說,算是奇蹟了吧。

主要是因為我大部分的會員都在台灣,能夠進新書我才能透過網路服務他們,透過物流寄書給他們,又因為要幫安書宅會員訂購新書,我會跟著訂店裡面要陳列的新書,好讓合作社那早點累積到足夠的出貨量寄給我,使安書宅經常有新書給真正走進來購買的客人翻閱。

他們不是會員,但三不五時會把我定給會員、暫時陳列在架上的新書買走,由於我的會員在台灣也是等待著安書宅集書完成,才一箱一箱寄出,所以並不急著看,被買走的書我再補訂購通常還是來得及的,如此運作,才生出這麼高的新書營業額。

這一切,都是第五年發生的,我到今天還在摸索,朋友問我為什麼收入能提高呢?我自己也還一直在想原因,總覺得並非只因為安書宅知名度提高而已,真正裡層的改變,應該是上述的新書運作模式,慢慢試驗,逐漸熟成,才有了盛況。

純做二手書的話,很難經營會員,因為收到的書都只有一本,我在社團頁介紹哪本都不對,一旦買走沒有第二本可賣的書,難以向大眾推薦;唯有做新書,才能選書推薦,才稱得上經營會員。

所以說有了合作社的幫忙,我這間遠得要命又小得要命書店,才有機會在最短時間內收到新書,有時候幾乎與台灣其他書店同步上架,是因為在後台提早訂書了,書尚未出版,後台已可下單,等新書一到合作社,就可能趕上正要寄來給我的箱子,讓澎湖不落後太多。當然這種速度博客來也做得到,幾個會員還是寧可把確定要買的書交給我來訂,當作支持,晚一點看書也不介意。

因為有真正的訂書服務存在,我才算“經營”了安書宅會員,否則,只收年費不賣書的會員制,就是靠捐款贊助,那我會非常心虛,沒有發揮功能,錢若一直收得很不好意思,我會失去自信,這間書店的氣息也將越來越虛弱。我不能長年靠募款,書店必須以賣書為實際收入才行,五年來,不斷提醒自己,書才是重點,絕不能被其他事物淹沒。

安書宅一直不願意申請政府補助,賣一點點咖啡掛耳包、啤酒、雜貨的錢通通不列帳,堅持每個月公布微薄的收入數字,項目只分新書和二手書,為的就是以書為主軸,我甚至知道自己若舉辦活動就會有得失心,就會分心,而我只有一個人,不能再把力氣分散,閱讀的能力已經夠弱,賣書的心思必須專注。

所以其實第五年是小心翼翼的,好怕自己胡亂答應別人去幫忙做什麼,好怕排擠到自己用在書店的時間,很想把會員對書的需求都滿足,很想學會挑書,想像其他書店老闆那樣厲害,有挑書的眼光。

於是把友善書業合作社當作我開書店的學校,現在每天打開電腦都會進合作社後台看看有什麼新書上架可以訂,好幾次都率先知道即將出版的書訊提早發給會員看,有時候是逛著逛著發現特別的書像找到寶藏似地分享出來。

很慶幸在我開店的第三年充滿困頓的時候它誕生,剛剛好,給了轉變的契機,讓我從二手書店每個月以收入五千元好付房租為目標的階段,轉為加入賣新書的行列,可以參與書展,可以做會員制,一個一個會員去交朋友。

對安書宅來說,提高了收入;對我個人來說,提高了繼續在澎湖住下去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