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島嶼人物018】「真」女人‧澎湖女兒---莊彩婕

 文/攝影  蔡愛清

想寫彩婕,無關學姊妹的情誼、也無關她是「傻愛莊」的老板娘,而是她的「率真」以及「果敢」風格,塑造出她的精采人生,值得紀錄。

那天,在電話那端她一慣率性的劈頭就說:「要寫我,那就不能漏掉我們一起練田徑的事啊!」。是啊,一起練田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掐指一算,認識彩婕應該有20幾年了吧?可當時的她不叫彩婕,叫「彩文」。

在彩婕還是「彩文」的那個年代,也是我們一起求學((國中、民國69~71年)最精采的時光,身為學校田徑隊代表的我們,在校園內可是大家眼中的超級偶像,走路還真是有風呢!
被老師選定練習百米跨欄的彩婕小我一屆,當時的她受過我的「魔鬼」訓練,此嚴格訓練是沿襲田徑隊學長(姐)制的培訓機制,以及百米跨欄「不跨過,則必死」的精神信條。

那是教練針對田徑新手面對跨欄那一層心理障礙所想出來的必殺絕技,目的在激發潛藏於我們體內如野獸般的勇猛氣勢所使出的狠招。就是把釘鞋反放在欄架起跳線前(猶記得當時尖尖的鞋釘在艷陽照耀下露出猙獰邪惡的模樣),或許教練覺得這樣還不夠,於是再加上一堆我們換下來的制服,接著大聲的對我們吼著:「不跨過---則必死!」。

回想國中的求學階段,彩婕比一般人更全心全意投入練田徑和課業上的學習,因為她深深知道,僅這三年的時間可以讓她盡情的揮灑、盡情的享受當學生的快樂,接下來就得為分擔家計而拋棄繼續求學的想望了。

一如預期的,國中畢業後彩婕投入了就業市場,開始了社會新鮮人的磨鍊,由於父母不希望她小小年紀就離鄉背景,所以就在澎湖早期的「真善美戲院」謀得一份撕票員的工作,這份工作持續做了三年,一直潛伏在她內心嚮往前往台灣工作的渴望終於爆發,於是向父母編了「去台灣玩」的謊話,與好友一起跨出了台灣就業的第一步。

真正進入到台灣的就業市場,從第一份加工廠的工作經驗中,首次嚐到因學歷不足而無法升遷的現實衝擊,內心的自卑感油然而生。然而心中那股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意志,更加激勵她凡事認真學習,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的心態。

後來返鄉協助大姊夫的建築工作,從一個19歲的柔弱少女瞬間變成建築工地混水泥的女工,是她生命中的一大轉變。然而她想:「環境給我什麼我就做什麼,這世上沒有什麼工作是她不能做的,也沒有她做不來的工作。」。生性膽大且勇於嘗試學習的她,從一個女工到後來學開挖土機,成為澎湖當時最年輕的女挖土機司機,認真工作的態度贏得營造廠老闆的賞識,一度還希望她能成為自家媳婦呢。

原以為一輩子就這樣陪著挖土機度過的她,因六姐的一句:「難道你一輩子都要與挖土機為伍嗎?」而讓生命再度轉了彎。

再次轉換生命跑道的彩婕,在澎湖第一家咖啡館「雅舍小品」學習做餐,這也是她首次接觸餐飲的開始,而老闆娘亦是引領她走入餐飲的第一個貴人。之後在台中遇到了敎她做「抓餅」的貴人---「詹伯伯」。在短短一個星期左右學會了做抓餅的功夫,便偕同台中友人一起返澎,兩人合夥開了平生第一家以抓餅、蔥油餅(粗食餅)和飲料為主的餐飲店---「倪莊粗食」。

在此期間,詹伯伯又口頭傳授她做「珊瑚餅」的方法,也就是現在「傻愛莊」的招牌點心「珊瑚餅」的由來。知道自己的好勝心使然,促使自己陸續研發了許多種餅,歷經半年時間都住在店裏,過著公私不分的忙碌生活,差點累垮自己。「倪莊粗食」經營了三年,與友人最後不免也走上分道揚鑣的命運,結束了三年的餐飲事業,彩婕遠赴台灣休息了一段時間,再度回到澎湖時,因緣際會又向原來的房東租下祖厝,開創了事業的第二春---「傻愛莊」。

經營「傻愛莊」近20年來,彩婕隨著自我成長,經營理念也隨之不同,現今以健康概念為訴求,自創養生美食,秉持著「讓客人吃得健康是一種責任」,「作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愛澎湖、對澎湖的那份情感也可以這樣表現,彩婕說。

在看似女強人的外表背後,彩婕最嚮往的卻是做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雖然她已然擁有一對乖巧的兒子,一個溫柔体貼的老公,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她的經典名言則是:「別怕吃苦,老天讓你吃苦一定有它的原因在」。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島嶼人物017】「女人」你的名字是樂觀、包容與堅忍~蔡紀息

文/攝影 蔡愛清 

遠遠的在菜宅的一頭,傴僂的黑色身影緊貼著偌大的高麗菜,背景是一區有著幾百栽範圍的菜宅,裡頭種的蔬菜分門別類排列整齊,青綠交融,一排排如同儀容整齊的軍隊般列隊歡迎我的到來。 

甫踏進菜宅,耳畔便傳來一絲絲低吟的歌聲,當下在腦海中快速翻閱蒐尋認識有限的傳統老歌,是「雪梅思君」耶!雖是悲悽的歌曲,聽來卻是愉悅的,當然;此時此刻的心情加上種菜已然是一種生活的調劑、打發時間的休閒娛樂了,美麗的心情加上美麗的歌聲,連鳥兒都來湊熱鬧了呢。

 除了愛唱歌,說故事也是她的潛在興趣,為什麼說「潛在」呢?因為被隱藏在曾經困苦的生計重擔之下,能盡心舒唱、編織美夢(說故事)的心情是一種奢侈。

民國14年出生的她是一個很傳統的農家婦女,曾在日本統治下讀過「民教班」,雖然當時被迫學習日語,卻也出自內心的想識字,然而一絲學習的欲望卻被現實生活慘遭剝奪,遏止了心底的想望。當時的社會,家家戶戶過的生活一樣的捉襟見肘,誰不為了一日三餐拼死拼活的工作,尤其是鄉下農村,幾乎生活中泰半的繁重工作(包括耕田、種菜、養雞、養牛、打理家務及兼顧孩子)都由婦女一肩擔起,在這樣繁忙的生活裡,笑容幾乎是不多見的,更遑論其他的休閒娛樂了。

 可是如果你問她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過來,為何還能保有如此燦爛的笑容呢?她肯定露出燦爛的笑容跟你說:人生只有兩種選擇,「哭」或「笑」,再傻的人都會選擇「笑」。你便能深刻感受到那種事過境遷、雲淡風輕的釋懷。

在她平淡的生活中,為了調劑工作苦悶的心情便習慣一邊工作一邊唱歌,說故事給跟著到山裡工作的小孩聽,除外;「挽面」算是私下偷學的另一項興趣了。總要挑在家人都入睡之後才攬鏡自照,將棉線的一端繞在腳的大拇指上,駛(台語)好价(台語)指,對著境子就在自己臉上重複練習挽面的技巧,一回生二回熟,久而久之就抓到竅門了。

從此鄰居們便成了她挽面的座上客,平時幫左鄰右舍挽面是一種鄰里間情感的交流,是舉手之勞的事,談錢傷感情,這也是鄉下人對情感看得比什麼都重的一種生命哲理。

因為平時對人的寬容,所以從未與人有過爭執,謹守口德亦是她一生的堅持,這些無形的美德是她身後留給故里鄰居口耳相傳的典範,也是我們最佳的身教範本。

這是年屆90高齡的阿母一輩子的寫照,很典型的農村婦女,你可以看到一個被時代壓抑的少女浪漫情懷,一個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觀念桎梏中失去自我靈魂的女人,到後來的晚年卻選擇以燦爛的笑容來為自己的生命劃下句點,這就是我最親愛的阿母---蔡紀息。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島嶼人物016】好手藝、好心意--四姐

文/攝影  陳藹文

四姐、是很典型的澎湖女人,有一種堅毅在她的眉宇間,有一種溫柔在她的話語裡,有一身的好手藝在她每天的早餐裡,有明明的好本事在她早年的生命裡,如今只潛藏在故事裡、家事裡。

有一種低調,在她的態度裡。

其實我不知道能不能形容她為"典型",或許別人心目中的澎湖女人並不是這樣的,但我一見她,就覺得她"好澎湖"!

是第四個姐姐,所以叫四姐;她種菜、做菜,這只是基本的;她研發大餅、鬆餅、銅鑼燒,她做麵疙瘩、麵條、蔥油餅;她傳承古早味的番薯煎、高麗菜炸、金瓜雜煮...;她開早餐店、一做三十年。

她不喜歡被拍照、公開,但她很願意做菜給大家拍照、品嚐;需要她幫忙指導菜怎麼做、她非常樂意。

說起自己的故事,她樣樣都記得很清楚,怎麼去台灣學裁縫,怎麼照顧妹妹,怎麼回澎湖來,怎麼救母親,怎麼扛家計,怎麼拼生意...,也包括怎麼拒絕賺輕鬆、但違背良心的錢。

曾經有人建議她在門口擺兩台電動玩具給小朋友,每投十元、就賺五元,多好,何必辛苦做餅、煮豆漿、賣早餐呢?

沒辦法做那種事啊!四姐說,那十塊錢,小孩就是要吃早餐的,怎能讓他們不吃早餐、改打電動呢?任何人都不該做那樣的事。

也有人建議她的早餐賣一些小孩子更喜歡的食物,炸雞塊啦、附送玩具的調味牛奶啦,她也沒辦法賣那樣的早餐,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小孩不懂,大人可不能蒙混!

勤儉、持家、養兒育女、與丈夫一起打拼、把大家的早餐健康把關好,四姐用她的好手藝,傳遞了她的好心意,一種澎湖女人的美,在她身上,閃亮著。

六十歲左右、中生代的澎湖媽媽,是責任重大的一群,要做到承先啟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培育下一代"這樣的目標無疑是共通的,每個家庭都在努力;但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古早味了,傳統美食在時代背景改變、物資不再匱乏之後,"美"味的定義早就跟著改變,年輕人想必越來越難吃得出"澎湖味"裡的美了吧。

四姐的好手藝、好心意,更顯得珍貴了!上禮拜我吃到她的高麗菜炸(丸子),今天吃到她的番薯煎,更早以前我就愛戀她的大餅、紅豆餅、鬆餅,和怎麼也吃不膩的麵疙瘩...。但聽她講故事、今天是第一次;看她的菜宅、今天也是第一次;我們同行的幾個人,無不感動,或說是興奮、是憾動、是被激盪了!

好友叫我寫個二萬字,來好好記錄;我則叫她學個十道菜,來好好傳承。可能是因為、我們被一種澎湖女人典型的美、給閃到了;"我們也來為承先啟後努力吧",在採訪了四姐之後,兩個女生如此自許。

(照片1.四姐和她種的草莓 2.四姐做的番薯煎和材料、工具 3.菜宅裡的釋迦 )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專欄_隨書而安】作家、畫家

文/攝影  陳藹文

連續遇到一位作家和一位畫家,他們讓我非常感動,並且佩服。他們其實很"素人",在拿筆創作之前,他們並沒有立志要當藝術家,成長過程中,也從沒受過什麼"栽培";他們之所以創作,不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是為了記錄。

為了把故鄉家園的情景記錄下來,作家受別人的鼓勵、才開始寫作,用很平鋪直敘的文字,一點一滴把自己所知道的寫下來,發現不太清楚的,再去問、去找答案。沒有考慮過文筆要多好、遣詞用句要多講究,就是寫,即便他的母語沒有文字,他必須轉換成漢文字來記錄,來讓後人閱讀,他還是慢慢地完成了。

文章登在報上、再集結出書,於是,他變成作家。


也是為了把故鄉家園的記憶留住,畫家開始畫畫,很寫實、很大膽、很直接,但也很細緻,就算跟照片很像,但仍畫出了照片沒有的立體感,和深度。

以及,一種重要性,用放大的畫面,用要完成畫作的難度,來呈現主題的重要性。例如番薯籤、一小根一小根地畫,例如地瓜藤、一絲一絲地畫,例如石牆、一顆石頭一顆石頭地畫。

讓人們重視這些場景,這些故事,包括一個彎腰的動作、一把灶上的蔥、一個門前的提籃、一堆窗前的雜草花、一頭耕作中的牛、一雙蒙面女郎的眼神...,都有背後的意義。

其實就是"家",就是"土地",就是"傳承"。

畫作被邀集成了展覽,於是,她變成畫家。


原來、這才是作【家】、畫【家】真正的意思!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明白了作家與畫家令我佩服不已的、從不是他們的技巧有多麼高明;而是他們之所以創作,都不是為了自己要有什麼成就,他們想要窮一己之力、為所知作記錄,尤其是從小長大的家鄉。


那是自己生命的源頭,經由文字或畫作轉換,讓生命延續,讓下一代看見。不管時代怎麼改變,不管下一代懂或不懂,至少,要讓他們仍有知道的機會,為此,作家與畫家、持續地記錄記錄...。


他們被問及關於寫書和畫畫的事時,很少用藝術創作來回答,是的,正如我寫的,每次他們都是用【記錄】來當動詞。


就是想要記錄而已,趁自己還行的時候。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專欄_隨書而安】聚焦之難

文/攝影  陳藹文


本來,我想開一半書店、一半雜貨,幾個農產加工品都談好了,但遲遲沒進貨。是因為,在這段期間,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應該更聚焦在書上面,不要讓自己的力氣再分出去,不要讓書店已經夠狹小的空間,再分給其他東西。

能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就像種菜需要疏苗、種果樹需要疏果一樣,土地的養份就那麼多,如果不捨掉一些菜苗、摘掉一些側芽、放棄一些小果子,那大家都會營養不良。

要把從自己身體長出來的旁枝修剪掉,其實不是容易的事,畢竟,那些也是理想的一部分,也很希望能夠一起實踐。例如,賣小農的農產加工品,賣朋友做的手工小物,賣獨立音樂工作者發行的CD,賣紀錄片、明信片、筆記本...,甚至想賣菜、賣醃漬的菜、賣醋飲、賣冰淇淋、賣茶、賣花、賣醬油、賣堅果、賣包包...。


我想賣的東西真的太多了,不過,這樣也好,讓我不會一口氣搞定全部,就算要賣,也只能一樣一樣來,每個月頂多增加一樣,算是能力所及,至少要為產品寫一篇介紹文,才上架銷售,才符合書宅的風格啊!

但,漸漸地,我問自己:

是不是應該更聚焦在【書】的部分,讓書店的地基打得更穩,樣貌與內涵,都真正的充實。


把時間用在整理書、了解書、推書的流動,才是首要。


每天每天,我都必須要提醒自己,專注做好主要的事,行有餘力才去做別的,否則,其他配角可能會喧賓奪主。這聽起來像是簡單又基本的事,為什麼還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呢?

因為,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刺激,就開始生新的想法出來的人,尤其自己覺得很有創意的話,就會忍不住分享給朋友,去跟朋友討論可行性;若再得到朋友的附和,或發現合作的機會,就真的可能去做了。

有時候是活動,有時候是刊物、出版品;有的一天,有的一次,有的可能是一年之長的計畫,規模或大或小,都在心裡激盪著,讓人很興奮,躍躍欲試。


但、這很危險,一個人的時間有限,分心去做其他的事,勢必會影響本業。辦一場活動,不管花多少時間,都非常懸心,總是要到活動辦完的那一刻,才會放下。你說,書店的基本的事情、怎能不受影響呢?時間排擠了,精神排擠了,心思也肯定排擠了。


聚焦在集書、賣書上,已經有非常多的事要做,跟市面上所有其他的商品不同,書,一本一本的都是某些人的心血結晶。不要說一頁一頁去翻閱,光是一本一本去看看它的封面、作者、目錄、簡介、推文、版權頁、序...等,就看不完了!何況,太多的書都想細看它的內容,成為讀者之一。

書店主人的難處便在此吧,又愛書,又恨自己看不完、所有架上的書。是一種的焦慮呢。


甚至可以說,如果所有別的事情都不做,只賣書,只看書,也完全願意。


很難,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不被其他的事牽動,對我來說真的很難,尤其我很會找理由,讓每件事都有重要性,都有存在的價值、時代的意義....,高調的話,我太會講。這是缺點。

事有輕重緩急,要有分出優先順序的能力才行!不能同時做、不能一口氣做、不能急著做,年輕力盛的時候,以為自己三頭六臂,以為自己一天至少有20小時可用,只要睡一下下就好,以為自己記性好、能力強、什麼都能攬到自己身上。

結果經常一團亂,或半調子,或粗糙了事。


聚焦,把事情做好,細緻一點,清楚明白一點,循序漸進。聚焦在書上,把書店做好,慢慢的,長長久久的。是難沒錯;


所以才要做;

所以我先來。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專欄_島嶼鳥日子】來鶵鳥做什麼?

文/攝影 鄧小佩 (鶵鳥藝文空間店長)


最近有人問我『鶵鳥是做什麼的?』,我楞了一愣,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對來喝咖啡的朋友來說,鶵鳥是咖啡廳;
對來看展覽的朋友來說,鶵鳥是展覽空間;
對帶筆電的朋友來說,這裡或許是空氣清新的網咖;
對想來找我談事情的朋友來說,鶵鳥是鄧小佩的工作室。

所以,與其問『鶵鳥是做什麼的?』,不如問我『來鶵鳥可以做什麼?』吧。




這裡的桌子,很適合一個人坐。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需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不管是發呆、看書還是寫字,來鶵鳥試著和自己對話吧。

這裡的展覽很輕鬆,很適合完全沒接觸過相關主題的人來看看。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需要有不同的嗜好,在你開心、沮喪時,陪著你度過這些日子。所以我們的展覽內容很多元、很簡單。

這裡的音樂,很不制式。因為店長每天的心情都不同,所以從貝多芬到搖滾樂都可能會出現。也歡迎大家帶著自己的音樂來這裡和我分享。

這裡的書,很輕鬆。如果有一天,你想看看書,但不知道該看什麼,可以來鶵鳥,讓我憑感覺,為你挑一本書。

最重要的,這裡準備有空間。當有一天,你有一些很棒的東西想要和別人一同分享

一場講座、幾張照片、一篇文字或一張專輯

歡迎你帶來這裡和我一同分享。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專欄_隨書而安】把自己安頓在文字裡

文/攝影  陳藹文


一是閱讀、一是寫作,可以把自己安頓在文字裡。

或許沒有到閱讀治療、或書寫治療的地步,如果受傷很重、並沒辦法靠讀書寫字來癒合傷口,但,如果只是遇到一些瓶頸或困境,可能走到某個點卡住了,可能胸口悶住了、什麼氣透不出來...,這類的小徬徨,我想是可以用文字來喘息。

那不是直接的安慰,如果需要拍拍肩膀、大力擁抱、或一個傾聽者在你面前點頭、陪你流淚的,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個活生生的人;那也不是安靜放空,如果需要的是暫時的遺世獨立,請去找一個好地方,山林曠野或海岸,純粹呼吸,不要做任何事。

需要安慰的,通常是心;需要安靜的,應該是精神;那、文字、到底能安頓什麼?


文字的好處,是可以安頓人的想法。


擁有一個好朋友和一個好地方,人的負面情緒便得以緩解;但緩解、不等於正視了情緒的源頭。思考、並且把想法整理清楚,人才能安頓下來、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採取行動、改變困境...。

而文字、恰恰可以提供如此的時空。


可能是挑一本書,任何書,任何會促成你思考的書,都好!文字,在書裡面,看似一個一個平躺在那,但他們串在一起,會形成空間,會描述樣貌、味道、溫度、動作、對話、過往、想像、感受、知識、經驗、奇幻、故事、哲理...,一本書裡面的世界,可能比一本書外面的世界,還大得多!

因此我相信,在文字所經營的時空裡,人們總是能安頓好自己,找到自己想法的對應,或啟發,或挑戰。可能一本書看著看著,腦袋瓜上方就冒出一顆燈泡,有了自己的創意、觀點、或信念!

永遠都不要小看自己思考的能力,永遠都不要小看文字可能把你點醒、或激出你的潛力。人們都有"安"的內功,只是偶爾需要一些祕笈。


隨書而安,有一半是這樣的意思。


另外一半,指的是書寫。


永遠都不要小看自己書寫的能力,永遠都不要小看自己所寫的文字,很多人生道理從腦袋順流而下、就會從你的十指指尖傳到鍵盤和電腦檔案裡,或你手握的筆下。前面說過了,人們都有"安的內功",偶爾需要的是一些祕笈,偶爾可以自己修練。

有一個朋友勸我不要相信自己所"想的",要隨著自己的"心",我說,我所"想的",並不只是用大腦想而已,我的心思也包含在一起,有思、有想!因為,我以文字為梳,每天都會把思緒和心情慢慢梳開,不讓它們打結。


我之所以敢寫這樣的一篇文章,就是因為我自己是最好的例子!

遇到困難瓶頸時,就寫,什麼都寫,工作、感情、朋友、家人、理想、社會觀察...,用書寫來整理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方式,每一次的挫折沮喪,我都不會失意太久,就用文字、把自己安頓下來。


開書店,自命為"讀書寫字推廣員",把寫字和讀書都列為我推廣的項目,甚至寫還要在讀的前面,先試著寫、再找書讀、再寫、再讀、再改寫!在書裡面看到想法有共鳴的語句,總會大樂,並馬上記下來,反覆咀嚼,或把書擱下,趕緊落筆成文。

我是這個方法的愛用者、見證人,只要有朋友說我的"狀態"很好,我都會歸功於書寫。



願自此以後,逐漸隨書而安,所以,這個專欄就以此為名了。這個隨書而安的系列文章,不會只記錄安書宅二手書店的事,它也許會成為,安的小自傳,把我所有能安頓的、一一陳列出來。也願閱讀我的生命文字的朋友,得以安頓幾許。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專欄_隨書而安】相思成皂

文/攝影 陳藹文

沒有她,澎湖可能沒有安書宅;如今,我還能有她的手工皂賣,怎能不講講這段淵源呢!

我在台中有一群好姐妹,我們是在一個農夫市集認識的,一起去上課,一起當志工,一起到各個農場參訪,上山下海,也一起四處幫忙,只要農友們有需要,拔草、採果、整理、出貨...什麼的,我們都會招團去,分不清是幹活還是遊玩。

去年,我們決定一起"出去玩",想像是其中一個農場的員工旅遊,八個人就來到澎湖。在這之前,我對澎湖幾乎沒有印象,完全在好友的推薦、安排、帶領下,闖進澎湖來。並且第一天就下七美,第二天才回到馬公本島。

由於我沒有做任何功課,對澎湖是一無所知,只想要享受跟姐妹們一起出門旅行的樂趣,騎著摩托車追著風、追著海、追著雲,就開心了,不管景色有多美,好朋友的默契與感情,才是重點。


所以,我能來到澎湖,緣份的起點,就是這位好友,如果沒有她帶我們來玩,如果去年五月她帶我們去的是綠島、蘭嶼、或金門,那今天安書宅可能就不存在了!

今年,這位好姐妹自己做了許多皂,想當年我們是一起上課學做手工皂的,我這個懶惰鬼總是用朋友們做好給我的,而好姐妹們各個都手巧,學會之後,便發揚光大、或再加進自己的創意。

例如,他們總是能做各種果醬、醃漬物、菇菇醬、釀醋、酒...,我則是有口福的那個,只要負責吆喝一聲、把大家集合在一起、辦個小趴踢,就保證有好料可飽餐一頓;或者提供我的廚房、鍋碗瓢盆,讓她們佔據,一小段時間過去,我泡壺茶之類的,隨即有美食上桌。

在台中的日子,就是過得這樣好。

就算各有各的煩惱,湊在一起,總能互相安慰,任何時候有什麼好康、好物,訊息一發出來,就是五六份以上,不管買吃的喝的、衣服褲子、帽子飾品、紀念品...,甚至是逛五金行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盤子、上面畫了五顆可愛的紅色小柿子,因為覺得太像我們了,而全部買下,每人一個!

好姐妹的情感很詭異,雖然我離開台中、回雲林鄉下去照顧阿嬤,還是常常連繫,她們會驅車來訪,一起喝杯咖啡、敘敘舊,相約出遊、還是沒問題。只是,今年我又走得更遠一些,讓她們念我念很多...。

於是,興起請好友做些手工皂來、放在書店裡賣的想法,一來有連繫與延續,二來給書店多點東西,她們很會做的還有護唇膏、太乙神仙膏(用麻油和中藥做、擦被蚊子咬用的)...,有的沒的,也許陸續會出現在安書宅的櫃子上。

感謝好友的相挺,我們推出的這洗面皂,是做成比一般手工皂小一點的尺寸,容易使用;便宜一點,也容易入手;希望洗一個神清氣爽,所以首批作品是【清爽薄荷乳皂】和【茶樹薏仁乳皂】,沒什麼包裝或設計,就是用牛皮紙和麻繩綑一下,我寫了字、蓋了【安】的章上去,簡單扼要。

行有餘力的話,我倒是樂意寫幾張小詩片,附在皂上,希望使用它的人,也感染一下我們這群好朋友的浪漫情懷。


相思成皂

雖然天南地北了,
雖然迢迢遙遙了,
但每天每天,還是能遇見熟悉的氣味,
在臉龐、留半晌清新,
在鬢頰、留一夕坦然,
那、日日、也算相思了。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專欄_隨書而安】母親的支持

文/攝影 陳藹文


這是阿母對安書宅的支持。

她用的都是手邊的碎布,做成包包,說要放在我店裡、賣給"有緣人",阿母把它交給我的時候只說:

賣多少錢都沒關係,但一定要有買書的人、才可以買這包包!


對於一個女兒、在快四十歲的時候、莫名其妙一個人跑去澎湖、還開書店?到底這個孩子在想什麼、做什麼?到底開書店能不能活?到底為什麼非跑那麼遠不可?

她跟任何一個母親一樣,都會發出這些疑問。當然,我有盡我所能地、仔細回答她,想辦法讓她明白我要做的事情。

多年來、她對我都很放心,我做什麼事、去哪裡,她都沒有反對過,或說,她都會被我說服,甚至要幫我去跟我老爸解釋。

母親對我、有一種信任,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勇往直前。本來,這樣就已經很夠了,但這一次,她多了個行動,她希望能幫我增加收入,決定要做一些包包給我賣!


我阿母是幫人家修改衣服的裁縫師,所以有很多剩布,或把我們家的衣服褲子拿出來變變魔術,從小到大,我和我妹的衣服、裙子,經常就是用我媽的一件洋裝,改成兩件小孩的。

只要遇到有好好的拉鍊、扣子、帶子、扣環、蝴蝶結...等零件或飾品,她都會留下來,有一天總會派上用場,因為,三不五時,她就會做大大小小的包包、袋子,她會把這些"收藏"都做上去。

偶爾我們在外面發現什麼特別的包,也會拿回家給我媽觀摩,挑戰一下她的創作欲望,我媽總是能綜合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想法,做出有她獨特風格的作品來,或者是,滿足我和我妹的需求,為我們量身訂做。

例如有一陣子很流行把牛仔褲改成牛仔裙,我媽就興沖沖地、幫我做了兩件;前不久又流行起牛仔褲改成包包,她也結合了花布、幫我做了一個!

這次的六個包包,全都不一樣,她老早就做好了,催著我要趕快帶來澎湖、趕快擺在書店裡、好賣出去,並叮嚀著:要在裡面塞些氣泡袋什麼的,讓包包鼓鼓的,展示起來才漂亮!

而我問她到底要賣多少錢時,她總不說,堅持"與人的緣分"比較重要,叫我賣給有緣人,而且一定要是跟我買書的有緣人才行。

因為,我開的是書店,賣書才是重點,買書才是緣份所在,需要包包的一般人,到處都可以買啊!

我媽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吧!


有了她如此的支持,我有很足的力量,雖然這些包包不是精美的,但全都是符合二手書店精神的,沒有一塊布是特別為了做包包才去買的,全都是把現成的東西再利用,重新排列組合後,變成非常實用的拼布包。

老媽是以她自己使用的經驗去做,最注重的、就是要有很多小袋子,而且小袋子也要有拉鍊,包包的開口太大的話、也都車上拉鍊,她覺得這樣才好用,東西可以分門別類放好、不會找不到,也不會掉出來。

我媽真是個很可愛的人吧!


我很高興是她的女兒,阿母是我的偶像。我遲了一個月才讓包包登場,她還以為我是不喜歡她做的包呢!其實我每一個都很喜歡,全都捨不得賣,留著自己用、我會很驕傲!

但、還是期待有緣人出現,只是、為了介紹包包、我得介紹我媽...,所以,想想、還是要先寫下這篇文章,同時,也公開地、正式地說:

老媽、愛妳啦~~~感謝妳。

【島嶼人物015】百歲阿伯蔡媽怡



文/攝影 陳藹文

民國四年出生,九十八歲的老人家蔡媽怡,戴上墨鏡、染黑頭髮、穿著紅衣花褲,你不會想叫他阿公,只覺得他很帥氣,只能叫他阿伯。

他坐在椅子上、翹著腳,看路過的人,也被路過的人看,無法想像、當一個人活到快一百歲的時候,他還能如此精神奕奕,他還能那麼中氣十足,你頂多猜他七十!但、其實連他的大兒子都已經七十四歲了呢!

八歲到十二歲,他受了日本教育,念了四年公學校,為什麼只唸四年?竟然是他太皮了,他形容自己是孩子霸,上課搖頭晃腦被老師用棍子敲頭,為了報復想整老師,而趁老師上廁所時丟一大塊石頭進茅廁裡,害老師被濺了一身穢物。

他連書包都沒來得及取,拜託同學幫他拿回家,並且,從此以後沒再去上學,怕被老師打!

接下來就改唸漢學,看書認字沒問題,但寫字就常常顛來倒去,因為很少有寫字的機會,所以很生疏。到十四歲告一個段落,便決定到台灣做工,當時什麼工都做,人家叫、就去做,包括去學做皮鞋,去親戚開的鐵工廠;十幾年過去,到三十歲才回澎湖來,種番薯、花生,討海。

這中間、他結婚了,娶的是自己同鄉隔壁鄰居的女兒,小他四歲,高挑的美女,她二十歲就生下了大兒子,老太太今年九十四,跟老先生一樣的硬朗,一樣會打扮,從他們現在的樣子,就可以想像當年一定很相配!

他們生育了四個兒子、五個女兒,有一個兒子已經過世,有兩個兒子現在在他們身邊,其他的兒女、孫兒女、曾孫們,大都在台灣,過年得輪流回來、才住得下,所以,他根本數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孫子?!


說起南寮的記憶,他印象最深的舊時光,是吃番薯簽,好一點的時候,會摻點米,煮成粥或飯,平常就只有番薯簽可吃,小時候就是這麼艱苦呢;與現在的不同,當然就是房子,那時全是矮厝,哪有現在的樓仔厝?最近蔡家正在修祖厝(右圖),當年全家人好幾房好幾代,都擠在一小間老房子裡面。

早期南寮,只有泥土路,一遇到下雨,就全變成泥巴,加上大大小小的水坑,舉步難行,有時候一走出去就摔倒了,到後來有柏油路、水泥路,真是好!

可愛的百歲蔡阿伯就是這樣回答我們的問題,每一句問他以前怎麼樣,他都會把畫面描述給我們聽、偶爾還雙手高舉比畫、帶動作表演,以及,坐在他廟旁的椅子上,往整村子看去,指指這兒、又比比那兒...。

彷彿整個村子都在他眼裡,百年歷史都還在他心上。









【專欄_島嶼鳥日子】10/29-11/4 挑戰每月主題展

文/攝影 鄧小佩 (鶵鳥藝文空間店長)

十一月,鶵鳥決定做一件很累的事情,那就是挑戰每個月一個主題展。

展覽規模小歸小,但內容可是很豐富的喔!

在東北季風逐漸增強的現在,人類的遊客漸漸少了,但這些高、矮、胖、瘦不一的鳥客人卻漸漸多了起來。

因此本月的主題是『早安、賞鳥』,用了靜態的照片、影片讓大家看看鳥兒可愛的模樣,翻石鷸真的會翻石頭嗎?為什麼啄木鳥不會腦震盪? 琵鷺除了黑臉,還有白臉?! 宛如紙風箏的紅隼、喜歡搖屁股的磯鷸、把寶寶揹在身上的小䴙鷉媽媽...想聽這些有趣的『鳥事』嗎?來鶵鳥看展覽就知道啦~


這幾天來了幾位看展覽的客人,都被我拖去賞鳥牆(某種方面來說,這也算是另類的賞鳥牆吧XD)聽我介紹這次的主題展。或許是因為我也算有小小的賞鳥經驗,自己又愛看吧。除了一些制式的介紹外還有很多賞鳥軼聞可以談,因此客人們似乎都聽的很開心,有人還小小稱的讚了一下店長的解說服務。希望藉由這樣的展覽,可以讓更多朋友接觸大自然。


這個星期鶵鳥多了一個新玩意-『寫字台』,那天偶然看見有人在賣便宜的自制花架,簡單的木頭配上粗草繩和鶵鳥超搭。馬上就下訂,讓他來鶵鳥當做簡單的留言寫字台~本來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紀念章、留言本...)都放在一般桌面上,看起來很佔位置又容易被鶵鳥的牆面落石給弄的滿身灰頭土臉,終於,他們有個家了~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專欄_島嶼鳥日子】鶵鳥選書人


文/攝影 鄧小佩 (鶵鳥藝文空間店長)


其實一直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店家專欄到底該寫些什麼,寫活動像是活動簡介、寫商品像是廣告文。誰來告訴我一家店的專欄該寫些什麼哪!

好吧,那就從最近看的一本書開始好了,這本書叫做『飛踢、醜哭、白鼻毛 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詳細的介紹請點這。不過今天的重點不是開出版社有多辛酸,而是想談談『被看見』這件事情。


現在的網路書店應該是許多人買書的主要管道,然而究竟這本書是怎麼被你知道的呢?

有些人可能是本來就有在追某些作者的消息所以有新書出來馬上就會知道、有人或許參考書店排行榜的書單,但現在新書越來越多,光翻譯書就有英語系和日語系兩大類、華文創作還有本地與對岸的,每次去書店都很眼花撩亂。新書與排行榜的書還有可能被放在顯眼的地方,但許多小眾的書可能就得待在角落等待有緣人來領他回家了。

而我自己很習慣看到一本好書之後,把該作者的書全都回家看。然後會上網查查看別人寫的讀後心得或推薦文,通常會發現這個寫推薦文的人、所推薦的別本書也很有趣,然後就像蜘蛛網一樣,找到許多有趣的書籍?

而我,也開始了寫讀後心得的習慣,希望能讓這些被我喜歡的書籍有了多一次的曝光機會。但因為懶惰,所以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寫著,直到前陣子參加朋友的讀書會,才開始認真看待推薦書這件事。

也因此決定把家裡這些書兒們帶來店裡,讓大家有機會可以翻閱,還誇下豪語說要寫一份書單,讓來店裡的客人可以像點菜一樣,點一本書,坐下來慢慢地看。

然而,書單需要時間才會一點一點的變大,所以如果你想要來店裡看書,卻又不知道該看什麼書的話。請不要客氣,大聲地問就對了,也許你會發現原來某作者的書也這麼有趣喔。

這樣我也可以稱得上是鶵鳥的選書人了呢~呵呵

另外,鶵鳥也與安 書宅 合作,未來每個月會選一個主題來開小小小的書展喔~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專欄_隨書而安】美好早餐讀書會

文/攝影 陳藹文


我起了個會、是美好早餐讀書會。我發現、竟然從未拍下讀書會進行時的照片,因為,每次都很認真地、在讀書會"裡面"!

理想的早餐時間於我、應該是八點,但,那是我朋友們才剛起床的時間,我不忍心讓他們在星期六這種假日時光、還要用鬧鐘早起、來趕一個讀書的聚會,所以,還是用十點,跟開店時間一樣。

美好的星期六早晨,用來舉辦讀書的聚會,真是再好不過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星期六、在澎湖,是最常舉辦活動的日子,不管大型的、公家單位舉辦的園遊會、競賽、什麼什麼日、這個那個節...,都最愛用星期六,從早到晚的,都有。

另外,私人的、民間團體的、非營利組織的、學校的、店家的各種演出、聚餐、促銷、演講、活動...,也經常以星期六為首選,我想,應該是星期天更想休息吧!

因此,星期六早上的定期讀書會,操作上還是有點難度,我正在慢慢想這個問題。但,倒也沒有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本來就是開店時間,有朋友來、就分享書;沒人來、就單純地開著、等一般的客人。


讀書會的規則,並沒有很明確,目前就是每個月的第一、第二個星期六,我們做吃吃喝喝輕鬆版的,每個人帶一本最近手邊正在閱讀的書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看完,不一定要很好、很值得推薦的書,可能是看了很開心、或看了有疑惑、或看了很想批評一下的書,都沒有關係。

算是一個閱讀人的聚會,沒壓力的,同好會吧!


接下來第三個星期六,我們即將改為讀影會,就是看影片,畢竟要每個禮拜有一本書拿出來分享並不容易,如果是一起看看片子、當場說說感想,就簡單些。當然,也是因為我自己很想看,想分享給朋友一些我覺得不錯的電影或記錄片等,乾脆就挪一天的讀書會來用。

算是一個影片日,也是沒壓力的,建立共同的記憶,看每部片子會照映出每個人的什麼生命經驗來?也很有趣。


最後一個星期六,我們會跟隨身土不二書展的書,每人帶一本回家、看一個月,這天再帶來交換下一本,順便分享一下心得,或啟發。因為主題比較嚴肅一點,所以還要再琢磨合適的分享方式!或許很難,但很重要,身土不二書系是我的一個理想,邀集朋友共同關心這個面向的問題,是安書宅存在與前進的動力,是形成書店性格的一大來源,我必須堅持這個理想。

到底怎樣的讀書會是大家最想要的,很難講!理想的讀書會、或許是應該大家共讀同樣的書、以便討論,才能鞭策自己、讀那些平常看不下去、卻其實很值得細細閱讀的書,也才能為現有的知識注入活水!


理想很高,我還在地基的地方而已,連一樓都還沒蓋到呢,但這樣不是很好嗎?知道自己要努力什麼,並且已經在努力了。何況,是輕鬆愉悅的姿態,踏實著。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專欄_隨書而安】四五六、開

文/攝影 陳藹文


一個禮拜、只開四五六,星期一二三沒營業,星期天休息,好吧!我承認、這裡是理想國。

關於開店時間我考慮很久,不需要每天開,是我很早就確定的,畢竟書店很小,書也還很少,人們只要知道營業時間,集中來,就可以了。

我的友好夥伴看海慢食餐廳,休的是周一周二,我覺得很好,一個禮拜至少要休個兩天,人才能做些自己的事情,不會全部被店綁住;另一個好友鶵鳥藝文空間休的是星期二,主要是因為我們先前就有了、每周二晚上要辦共同活動的默契,為了讓彼此能參加,鶵鳥乾脆就休這天。

所以,我也跟進,決定周一周二都跟著他們、不營業,想想我的店根本不到她們的一半大,再少一兩天、應該也可。於是,就在三四五、四五六、四五六日...幾個日子裡琢磨。

為了假日可以參加一些別人辦的活動,星期天就空出來吧,也才方便跟周一二相連;又為了假日可以讓別人來我的書店,所以星期六應該要開店!儘管可能星期六的活動比星期天還多,但還是割讓出這個部分的自由度,一定要展現我開書店的誠意才行啊!

最想開的時間,是早上,我喜歡早上看書,因為下午或晚上通常就精神不濟了,看書很容易打瞌睡,但太早開也沒什麼意義,便選定早上十點,為開門時間。

最想關的時間,是下午六點,我不喜歡點燈,希望能充分運用白天的光線就好,一旦進入晚上,我就得煩惱照明的問題,太暗也不妥,太亮又失了氣氛,如果能天黑了就收店,豈不完美。朋友提醒我要顧及下班後才能來買書的人,也是!六點人家怎麼來得及來逛書店呢?還是八點吧...

一天十個小時,真的是我的極限了;以及,連續三天、每天十小時,也是我所能給的、最大的力氣了。

終於,星期三追隨了星期一二的步伐,成為我的非營業日,只開四五六,三天就好,一個月才12天,這120個小時,我會在我的書店坐鎮!


【那、你一二三要幹嘛?】成了我第二常被問的問題。(第一是:怎會在澎湖開?)


我不能把時間都給書店裡面,是因為我需要到許多書店以外的地方,去做我其他想做的事情,這點真的很抱歉,我不是專業的書店經營者,在時間上,充其量、我只有半業而已。

保留一二三的彈性時間,去農場協助記錄、去電台製作公益節目、去幫忙非營利組織,甚至是學習音樂、加入社區樂團等,如此私人、如此無關社會環境、看起來非常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有時候我會對朋友說,要用一二三的時間去賺錢,來養四五六的書店,但事實上也不是如此,某種程度我還是認為這間小書店、可以養活它自己;而一二三的時間,我要用來活我自己。

活我自己,並不難,一個人的開銷很容易掌控,每天要吃飽穿暖、花不了幾個錢;養活書店,就是房租,每個月五千塊,賣書的目標,就是它!


最後、之所以開一半的天數、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希望我給的承諾、我能做到。一旦公布了我要每周的四五六、上午十點到下午八點開店,我這段時間、就要在。

盡全力讓自己在書店裡、讓朋友來能找到我,我覺得很重要。

你永遠不知道朋友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書,就像你永遠不知道朋友會怎麼需要你在某個角落,讓他有個溫暖的地方可去,有書可看,有人可聊,有地板可坐。

有點像是自我挑戰,給朋友一個避風港似的地方和時間,他可能就有了一種安全感。就像我說澎湖再冷我也不怕,因為有整屋子的朋友的書陪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想讓其他的朋友、總能暖暖的、不再怕冷。


這、才是真正的、安 書宅。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專欄_隨書而安】書的陪伴=朋友的陪伴


文/攝影 陳藹文


書宅的書、到目前為止、全是來自朋友所給,大部分是從台灣寄來的,有的是老友,有的甚至未曾謀面,只在網路上認識而已。

這讓書宅的安定程度更高了,因為知道每本書是誰的,割愛而給了我、讓我在離島可以開一個小小的二手書店,讓小島上的人有機會買到二手書,這些朋友不只是我最大的資產,還是我最大的力量,支持這個理想,成為我的後盾。



整理朋友給的書、讓我感到幸福,我深深覺得自己選對了行業、選對了夢想。我一個人、又在離島,本應是最孤單的狀態、加上最寂寞的境地,但,朋友們的書,每一本都有溫度。

昨天整理的這十一本書,分別來自六個朋友!有在澎湖住幾十年、幾年的,有來受訓上課、來長住渡假的,也有只住過一天的...。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是親手拿給我的!

有人習慣旅行時帶上一本書在身邊看,如今看完了可以留給當地的二手書店,這不是太完美了嗎?!不是太令人感動了嗎?!

我想像他們曾經翻閱著這些書,可能是一口氣讀完的,可能分成了好幾日好幾夜,也許愛不釋手好多年,如今來到我的身邊,成為非常真實的陪伴。

當然我沒辦法一一地看完每一本書,僅僅是抄下書名、年份、出版社什麼的,我就覺得....很享受。

謝謝你們,不在我身邊,卻給了我溫暖的朋友們。澎湖的冬天再冷、風再大,應該也沒什麼好怕的了。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專欄_隨書而安】想要二手書店?自己開!

文/ 陳藹文

我是開了書店以後,才開始看書的,就像那些新手父母一樣,我一點經驗都沒有,不只對經營書店沒專業,連對閱讀都沒有多麼強大的興趣或高度熱情。但我確實是喜歡看書的沒錯,也非常喜歡耗在書店裡面、左翻翻、右翻翻、甚至看完一整本書才走,只是真的買回家的書不多,買回家真的看完的也不多。

是的,我對書和書店就只是普通的喜歡而已,沒有到愛、或狂熱的地步,我開書店跟個人興趣一點關係也沒有。

是因為我覺得有書店的存在很重要,在任何一個地方。對我來說,去到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或小鎮居住,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事。

有一個書店可以常常去逛逛、晃晃、左翻翻、右翻翻,那個地方才能住得下來。即使是一個只對書籍普通喜歡的人,也有如此基本需求要被滿足。


除了新書的書店之外,最好還要有一間二手書店,可以不用花太多錢,就買到書。因為書這種東西,並不是新、就好,老舊的書,一樣會有好內容,有不同的人需要它。

所以,我就在小島上開了一間二手書店,非常迷你,只有三、四坪大,書還很少,開幕的時候只有幾百本,過了一個月也只快要一千本而已。

小到不能再小的二手書店,有一個愛做大夢的老闆娘,自稱為讀書寫字推廣員,並把這間店取名為:

安書宅。

安是個很好的字,安靜、平安、安居樂業、隨遇而安、安身立命、既來之則安之...,都是很棒的詞,是個光看它的樣子就很舒服的字,一個女子在屋子裡,很世界和平的感覺。

安也是我的英文名字Anne又翻譯回中文所用的字,所以很多年行走網路江湖,都是用安小姐為名,例如開過叫做安遊走的部落格,出過叫做安種子的系列明信片。總之,最後這間小書店都沒有找朋友合資,而是自己看著辦,所以乾脆就用安當作店名了。

書宅呢?則是取意菜宅,澎湖特有的農村景觀,澎湖用來種菜的園子,要抗風,所以四周砌了牆來保護農作物。菜宅,是生產蔬果糧食的地方,那書宅,自然就是生產精神糧食的地方。非常容易理解吧!


今天,是安書宅堂堂進入第二個月的日子,決定開始著手寫書店紀實,分享在小島上的點滴,本來想叫"二手書店的小島求生記",但其實並沒那麼努力"求生",大部分都是順水推舟而已,所以,就平凡一點,說一些書店發生的事給大家聽,希望能隨遇而安、隨書而安。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專欄_島嶼鳥日子】雛鳥可以為澎湖做什麼?

文/攝影  鄧小佩 (鶵鳥藝文空間店長)

人生,就是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你會遇見什麼、變成什麼。

 我們在澎湖,這個擁有許多小小島的小島上,開了一間私人藝文空間 說起來,好像是很狂妄的;我們希望這裡有多一點有趣的藝文活動 但其實,我們只是想和這些朋友們分享我們覺得很美麗的事、物 用這麼一個小小的空間,做一個舞台; 一隻老鳥帶著一隻菜鳥,一個很天真的夢想,一紙貸款、鶵鳥就這麼開始了!

 七月十七,是這隻鶵鳥的生日。也是我開始了小小店長的生活,一個朋友每次來都會在門口說『老闆娘~我來了』 想想也覺得有趣,就這麼成為鳥媽媽了呢。在這幾個月中間,因為這間店,讓我認識了許多的人 也遇見許多有趣的事情,因此答應朋友開了這麼一個『離島鳥日子』的系列文章 想記錄下在這裡發生的點滴。

 **************** 10/15-21

十七號,剛好是鶵鳥滿三個月的日子,這一天鶵鳥收到了最棒的賀禮 一場不管是內容還是展現方式都很厲害的講座『獨立書店可以做的事?』 聽了許多前輩們所開獨立書店,讓我也想了很多很多 ,朋友的書店在澎湖是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那鶵鳥呢? 鶵鳥究竟可以為澎湖帶來什麼呢?

 因此這星期努力的把書櫃、棧板、文具、書...等東西都搬過來 在廁所的前面做了一道裝飾牆,讓展覽的空間增加,古門的前面用私人收藏佈置了一個小小的『手帳&相關書展』。

年末的兩個月的活動主題也想好了,我們沒打算做什麼很偉大的活動,只想把這些看起來很困難的事情用簡單的方式,讓所有人都可以看見這些有趣的東西 這就是我期望鶵鳥所做的事了! 

本週記事:
1. 棧板牆面:用兩個破棧板上白漆,當做廁所前的屏風,也增加了展示的空間,來的朋友都很喜歡這扇牆呢~


 2. 貓店長再訪:鶵鳥的貓店長又來看看我們有沒有認真了。帶著紅色蝴蝶結的店長實在是可愛到翻掉。馬上吸引了女性客人的注意力~

 3. 手帳展佈置完畢:配合書局與文具店的手帳展,我們也展出了許多不同的手帳與相關用品。最重要的是寫手帳相關的書籍,最推薦『給我看你的手帳吧』和『活用記事本設定工作目標』、『傳奇筆記本MOLESKINE:書寫個性人生的61則手帳活用術』這三本。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島嶼人物014】南寮社區的農夫村長


文/攝影  陳藹文


趙村長本來是一個警察,兩年前,他退休了,開始他的專業農夫生涯。他在當警察的時候,就做了許多功課,研究農業,研究有機栽種,他希望可以不要用農藥,種出健康的蔬菜水果,並且平價地賣,讓大家都可以吃得健康。

他從小就在南寮村長大,他喜歡自己的家鄉,但在外面與人談起,卻鮮少有人知道。他不解,南寮的知名度怎麼會這麼低呢?這是個好地方啊!有歷史文化、有農業、有漁業,雖然沒有著名的景點給來澎湖玩的觀光客,也不受縣府垂愛、設置公共建設以獲挹注,但也因此保留了許多古厝,許多樸實的村野風情,都是值得被欣賞的啊!

於是,退休後沒多久,他決定出來選村長,他要把南寮社區重新整理好,讓它被看見,讓大家知道南寮在哪裡,有什麼動人的地方。

帶著這麼簡單的目標,他選上了村長,一邊務農,一邊當村長、服務村民。這兩頭已經讓他忙不過來,但還有更重要的事!因為、他不能只做原來的工作啊!停在原地、南寮還是一樣、沒辦法打出名聲啊?!

於是,他向文化局尋求協助,得到了社區規劃師的"認領",開始有年輕人進入社區,幫忙寫計畫案,去爭取政府各單位的經費,來做古蹟的整理、環境的改善,設計居民老少都能參與的活動,美化了街道,給南寮注入一股新意。

光是活動中心旁的彩繪社區地圖,就夠引人駐足的了!它畫出了南寮有的幾間經典古厝、四口古井、一座有著三根紅磚煙囪的老魚灶、浮球達人...等,讓人一目瞭然。



說到浮球,現在已經成了南寮的重要指標,主要道路兩旁都有彩繪浮球的裝飾,而且,全是村子裡的老人和小孩自己畫的。說到這個,村長和村民們自己都驕傲了起來呢!

接下來、還要修復魚灶,就算不能開鍋煮魚,至少可以水煮花生,或者炊粿也行,總之,要讓南寮的下一代有機會再看到村裡的魚灶活起來,甚至讓澎湖其他地方的居民也來體驗,觀光客一樣歡迎。

之後,要帶村民學習有機農業,趙村長已經到台灣研習、上課、考察、觀摩了許多相關經驗,要帶回來給南寮有意務農的人;也把農產品、加工品的通路都設想好了,剛好有同鄉人在台灣可相助,並已成立合作社,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都能夠互相幫忙。

有朝一日,南寮成為"有機村",這就是趙村長的夢想!

但村子裡現在還都是老人務農,用的也都是習慣的農法,要讓大家不用農藥,光是溝通就很難了。好在趙村長自己先種了,有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村民,起一些示範作用,讓大家看見有機還是能種出漂亮好吃的蔬果,先把信心建立起來。

今年,他一樣要種水果玉米,要種白蘿蔔、胡蘿蔔,要種花椰菜、大頭菜、白菜等,還有他的強項蕃茄、是一定要的;但、他也準備多些新的嘗試,如洋蔥、美濃瓜、薏仁、金針...等特別的作物,看能否成功!

聊到明年可能可以申請到道路兩旁綠化的經費,他和社區規劃師討論起、什麼作物種在路邊、可以既美化、又實用呢?趙村長靈機一動、來到他的菜宅邊,採起這一顆一顆紅色小果實,看這綠葉茂盛,種在路邊很美,也有別於一般的路樹路花,但、它到底是什麼?


答案揭曉、它是辣椒!紅色的、迷你南瓜形狀的小辣椒、正嬌豔欲滴。這款農作物,既可觀賞、又可食用,就算被路過的人摘回去,也不用太擔心,還有很多綠色的小果實在,不會被採光;何況,辣椒不是水果、無法採了就吃,不會有人採太多走。

這真是好主意吧!當一個農夫成了村長,他就會想到在馬路旁種菜來綠化;當一個村長變身農夫,他就會把種菜的事、耕耘成村子的特色,給老社區、灌注新活力。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島嶼小小說】魚灶邊的愛情故事


文/ 陳藹文



民國48年、阿謙才19歲,村裡的福記伯決定要蓋一個魚灶,在那之前,南寮村只有兩座魚灶,規模小些;福記要起造的灶雖是第三座、卻將是當時最大的一座。福記伯是村子裡數一數二有生意頭腦的人,經常去台灣做生意,建魚灶也是為了要把臭肉魚加工處理後、賣過海去。

年紀輕輕的阿謙,被福記伯委以"現場"的重任,想來也是多少有收作女婿的念頭。女兒富江18歲,正是相配。但還得好好觀察阿謙這少年郎,有沒有認真踏實,最好的磨練之所,便是魚灶的現場,是一個既要指揮全局,又得鉅細靡遺的任務,耐心、和善、穩重...,都是必要條件,經得起魚灶的考驗,才能信任。


幾根煙囪?幾個灶孔?

農曆五月,請了專門的師傅來建魚灶,大約十幾天就完成,當時師傅工一天工錢40塊左右,整座魚灶蓋好花了幾千塊有。第一回福記伯想了個四孔鍋只搭一支煙囪的設計,結果很難用,火侯不均,排煙不順,沒幾日就決定更改,請師傅修整成兩孔的,維持了一段時間。

隨著魚貨增多、水煮處理速度必須加快,雙灶孔與單煙囪的設計不敷使用,只好第三度修改,決定以三座大煙囪加上三孔大鍋的規模,來煮臭肉魚,讓福記商號的魚灶,儼然有魚貨加工廠的態勢,連同後邊儲放工具物品的棧間、灶旁的淺水池,每次沿路邊長長的曬魚場盛況,福記伯的魚灶,已成為村子裡最大的魚灶。

阿謙的家境自是沒有富江家來得優渥,顯然這是一個長工與小姐的愛情故事,但阿謙可不是普通的長工,他被福記伯指派的職位名為"現場",其實就是工頭的意思。他是要負責整個"魚灶現場"的運作,也就是生產線的順利、產品品質的控管、和所有工人的調度。


毛巾蒙臉的"現場"工頭

出貨、關係著福記商號的聲譽;人事、更是左鄰右舍的和諧,因為現場幾乎全是女工,忙起來要到26個女工同時登場呢,女工們一天的工資是25塊,也經常有半天的工,就12塊半。

魚灶在大太陽下開火,是雙重的酷熱,所有女工的標準裝扮,就是澎湖經典的以毛巾蒙臉包頭,只留下一道最細的縫隙給兩隻眼睛可以張開就好,剩下的,全裹在毛巾裡。

阿謙雖是主事工頭,也沒一刻得閒,跟女工們全大曬在太陽下,所以,他這年輕漢子,也跟著包一臉毛巾,算是同甘苦、共患難了。

他說,其實用毛巾蒙臉、當汗流得夠多、毛巾都濕透的時候,反而是涼的,並不會悶熱,所以,女工們會選擇用毛巾而不是其他布巾,絕對是有她們的道理的。跟著她們的做法、就對了!


搶時間  頭家女兒也一樣

阿謙不是普通的長工,富江小姐也不是真正的大小姐,那年代、在澎湖小島上的偏遠村落,哪有什麼大小姐呢,富江家裡有菜宅要自己種菜、去海邊潮間帶採集是也習以為常的事,就算家裡父親會做生意、收入比別人多,一旦經營魚灶,忙起來,全家人都一定要幫忙,看到有什麼活、就做什麼活!

富江下了學,看見馬路邊上在曬魚乾了,必定是以幫忙為優先,完全沒有頭家女兒的樣。曬魚是跟陽光搶時間的事,一條條小魚正面躺躺曬了乾,就得翻過來換一面曬;偶而遇到陰天將雨,全部的人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合作把魚脯收進屋內。

這種事、分不了什麼男女老少或老闆工人的,老天爺的臉色,很是公平。

魚灶就蓋在家門外,富江小姐每天可以看見阿謙指揮著女工們做事,他是古意老實人,對工人們沒什麼威嚴,就是盡力協調大家把煮魚、曬魚的流程給順了,有效率的話、所有人就能早點休息。


上有烈日、下有熱灶

魚灶靜止的時候,看起來沒什麼,不就是幾根煙囪、幾口鍋嘛,那年代家家戶戶每天都在用灶、生火煮水的事,能有什麼學問呢?

其實,門外的魚灶、要讓二十多人同時間分工合作,還要分秒必爭,工頭可不輕鬆。福記伯一次從漁港買回來的新鮮臭肉魚是幾千斤、幾千斤地算,一運抵魚灶,就要在爐灶旁的大池子先浸泡清洗,再一批批放入圓形竹篩下鍋煮,鍋內放入大量鹽巴,也不時要添水,一煮熟馬上用鐵勾撈起重重的竹篩。

女工必須小心翼翼,萬一煮破了、或刮破了魚的表皮,那價值立刻就減損許多。負責這個部分最要忍得住熱,那蒸氣不斷冒上來、隨時都可能燙傷,不但辛苦、更有危險,所以通常這個位置的女工,阿謙會多加點工錢給她。

接著,馬上就要將煮熟的臭肉魚一尾一尾排列在曬魚架上,這是很無聊耗時的工、又馬虎不得,女工們很容易被熱騰騰的魚燙傷,魚排在路邊曝曬,而人也好不到哪兒去,要被烈日炙烤一番。



山路迢迢、魚價渺渺


其間,不乏挑來擔去的粗重活,男女工都有;有釘魚箱的工,連十幾歲的小孩都得幫;最後的魚貨裝箱,也是女工來做,全是村子裡的婦人來幫工,在漁業鼎盛的年代,一口魚灶,養活了二三十個人家呢!只是福記伯的生意在澎湖問題不大,去到台灣就不在他的掌控範圍內了。

魚貨運到台南、再送到更內陸山裡,到底賣了什麼價,只有中間的販仔知道,他們報什麼價回來,澎湖這兒也只能接受,有時候被嫌賣相不佳、或魚腐臭了,根本無從考證。

但在數量上、福記伯從來都記得非常清楚,對方想少報幾箱,那是絕對不許的,任何狀況、福記伯都會努力找出人證、物證,來捍衛自己的魚貨。

相較之下,阿謙和富江,就是溫順的性格了,生意的事,全是父親做主,他們只管把魚灶現場顧好,讓老闆無後顧之憂,讓村民安居樂業。魚貨加工讓南寮村子一時間興盛了起來,阿謙被磨練得、從少年郎漸漸變成男子漢,不過也到了該當兵去的時候,福記伯找了別人來擔現場之位,送阿謙從軍報國去。


老丈人的矛盾

退伍回來的阿謙,24歲,才和富江小姐結婚。但,福記伯反而不想讓女婿繼續做魚灶現場,一方面想要女婿到台灣磨練磨練,另一方面又捨不得女兒,希望他們能安穩過日子,老丈人矛盾的心乍現。

做生意,老實的阿謙肯定不行,做漁、做農都太辛苦,富江可是他的掌上明珠,所以阿謙只去了高雄工作兩個月,就回到澎湖,到馬公做合作社外務,一開始還是「不在業」的短期工,後來成為編制內正式員工,一做就是三十幾年,到60歲退休。

福記伯活到90幾歲才過世,他一直做生意,魚貨、農產、藥草什麼都做,一天到晚跑台灣,沒有閒下來過,一直做到89歲,福記的老闆還是他。

臭肉魚少了,他改去買小管來加工,曾經一晚上煮了102簍的小管,全家人仰馬翻,燈火通明到天亮,才處理完,隨即出貨台灣;小管少了,他還去買花生來水煮,阿謙下班回家少不了還是得幫忙,富江小姐也曾經把花生帶去市場賣呢。


難捨的紅磚塊

魚灶的火,從最早用炭燒,到後來改為燃油,之後又改為木柴,雖然全盛時期只有十幾年,但阿謙一家人盡力去維護它、使用它,前後有四、五十年的時間,在南寮村各個魚灶都熄火、頹圮、拆除、改建的年代,在全湖西鄉只剩下兩三座「魚灶遺跡」的年代,阿謙的這三根煙囪,他還捨不得每一塊磚。

「那些全是耐火磚呢、現在都買不到了」、「當初灶台是用磚廠的紅土來蓋的,因為紅磚廠離我們這兒近,才能去拿那些紅土來砌」,「還有這牆,都是用以前海裡面的老古石做的」、「連這個棧間也捨不得拆,其實土地早就過給兒子了,但看這三根煙囪喔、都會想起以前魚灶的事呢


以前魚灶的事?是初戀愛情故事嗎?問阿謙說、年輕的時候、是怎麼把富江小姐追到手的?他笑說,沒有啦!問富江小姐說、妳怎麼會嫁給阿謙這個小工頭?她也笑說,沒有啦!那、阿謙和富江、到底有沒有在魚灶邊談戀愛?愛情故事的部分,到底要怎麼寫?

魚灶啊!忙都忙死了,熱都熱壞了,很辛苦咧,沒有人想在那多待一下啊!誰會在那談戀愛?怎麼會相信、魚灶邊有愛情故事呢!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島嶼人物013】捌捌零咖啡幫的靈魂人物

文/攝影 洪聖雯


認識Ted快三年了,一直都稱呼他為Ted,幾乎不記得他的本名。但是,每一次的聚會、每一次的聊天,都會從這位鄰家大男孩身上,發現一項、另一項、再一項的特殊本領!

2010年三月初,Ted在論壇上貼了一席話:「做咖啡不是為了賺大錢,只是為了一個興趣,為了一個生活態度!我很樂意將煮咖啡的經驗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在澎湖這個地方可以找到同好一起玩咖啡,讓在地的朋友花最少的時間,更深入的了解咖啡文化!」

這番話讓我們一群素未謀面但喜愛咖啡的朋友們,在那一年三月中的某一晚,聚集到馬公市區的一間咖啡廳。

因為有Ted,從那一晚起,我們幾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便展開定期的咖啡聚會。一次又一次的聚會當中,Ted好像俄羅斯娃娃一樣,給人驚奇不斷。Ted不只能用各種不同的器具煮出好喝的咖啡,還會自己烘豆。為了將咖啡生豆烘焙出最好的口感,甚至還研究怎麼樣改烘豆機。

好咖啡除了與好朋友分享之外,也適合配著好聽的音樂與可口的點心。提示到這邊,各位看官是否已經猜出我接下來要說的呢?

是的,Ted不只提供好咖啡,他還提供悅耳的音樂與美味的點心。音樂哪裡來?自己組音響以求得播放出的音樂最接近原音。點心哪裡來?自己練習烘焙、修正錯誤,以求得最佳的味道。

只要有興趣的事物,Ted就會投入許多心血與熱情,不只求了解,還要精益求精。自己花了那麼多心思習得的東西,Ted卻總不藏私,樂於將所學所識全部與他人分享。

如果有一天,你在澎湖的街上,遇到一位專心沖著咖啡的大男孩,並且邀請你品嘗,那你遇到的可能就是我們的好朋友─Ted!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島嶼人物012】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文/攝影 洪聖雯


白天,他是位遊覽車司機。晚上,搖身一變,他成了海龜的巡護員。

這位大哥,每每遇到我,常是搔搔後腦勺、靦腆的笑著說:「你來啦?」,他叫做冠達。



澎湖的望安為全台灣唯一有畫設綠蠵龜保護區的地方。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每一天晚上八點至隔天清晨五點,為了讓海龜能安心上岸產卵,共有六處沙灘受到管制不得進入。

但每一晚、每一處沙灘,都會有一組巡護員,從沙灘的一端巡到另一端。在滿潮前後的兩小時之間,每隔半小時巡一回。巡護員在巡視沙灘的時候,為了避免驚擾海龜,必須很安靜地摸黑前進。若滿潮時間剛好是凌晨兩、三點,那巡護工作勢必得從半夜進行至天亮了。

冠達是望安島上三位超資深巡護員的其中一員,負責的是範圍超大的長瀨仔至土地公港一帶的沙灘,一巡就是十幾年。

我問冠達:「天氣不好、沒有月光的時候怎麼辦?」

冠達笑笑地回答:「聽海龜撥沙的聲音啊、看爬痕,就算沒有月光也還是看的到。不然眼睛就等於沒用了


巡護員的工作,不只是通報有無海龜上岸產卵那樣單純。海龜媽媽辛苦爬上岸後,找到中意的產卵處之後,得先花半小時左右挖大洞,接著花四、五十分鐘挖小洞。小洞挖好開始產卵,產卵過程約莫二、三十分鐘,最後須約一小時覆沙。整個產卵過程順利的話,三小時內能完成。但海龜媽媽可能會改變心意,若不滿意自己挖洞的地方,會一再換位置挖洞。因此也有可能整晚挖了好幾個洞,卻不產卵。在這漫長的挖洞─產卵─覆沙過程中,冠達就得靜靜地在一旁等候。

等海龜媽媽完成產卵的重責大任,疲倦地回到大海中休息時,冠達的另一階段工作才正要開始。

首先,巡護員必須將卵窩挖開,數海龜蛋數量及測量其直徑。此外,若海龜媽媽產卵的位置可能會受到大潮或颱風的侵襲,他們還需要考慮是否要幫海龜蛋挖個更安全的卵窩。

看到這,是否以為跟此次產卵相關的後續工作已經完成了呢?

但是,工作沒有那麼簡單呢!

海龜媽媽產下卵後,過了五、六十天之後,小海龜將會孵化。孵化之後,巡護員需要把卵窩挖開,量卵窩的深度、計算成功孵化的、未受精的、未孵出即死亡的、孵出後死亡的數量。縱使海龜產卵的季節是每年五月到十月,但小海龜的孵出時間可能是十一或十二月,若遇到冬天孵出的小海龜,巡護員也是得頂著強烈的寒風工作。

講到這,冠達忍不住說:「卵窩挖到底,真的是很臭很臭很臭很臭很臭……..



這一晚,我與冠達的聊天就在此告一段落。此刻已經接近凌晨兩點,但由於有海龜媽媽上岸產卵,於是冠達得接著進行相關的量測工作。帶著濃濃睡意的我,離開沙灘,騎著車回到住處。一路上,我的內心因冠達這十多年來的毅力,不禁燃起由衷的敬意。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島嶼人物011】澎湖島上奇女子系列 紙藝家呂嘉萍


文/ 山居海

嘉萍,講話沒有地方口音、她的人跟家有著日式簡約與小碎花風格,怎麼看都不太像澎湖人,但她確實是澎湖人,小時候回澎湖阿公家過暑假、海邊玩,讓她的血液裡有著愛海的因子,長大後,與陶藝家的先生在澎湖定居、育兒。

嘉萍,一位怎麼看都年輕的女性。通常去她家,即使準備午晚餐,也是一派優雅,完全看不到急躁匆忙,彷彿隨時有餘裕邀妳在舒服的沙發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若不是她家已邁入青春期的兩個孩子放學回來,才讓妳開始兀自細猜女主人的年歲。

嘉萍家在澎湖是獨特的,他們會讓已經國三的孩子去學貝斯,就因不想孩子只是埋首書堆;男主人會動手敲掉礙眼的隔間、自己作木工、不嫌麻煩地粉刷整理,就為了這生活空間是每天在待的;嘉萍為燈圍上手作紙燈罩、自己做小碎花窗帘遮去路過人不必要的好奇眼光、每天為孩子準備健康又賞心悅目的日式便當再由爸爸送去學校(便當裡插個小旗子、畫上大笑臉、插上小花小叉,我想像著收到便當的孩子因此而元氣滿滿),嘉萍夫婦倆最常戲稱自己是「專職的父母,兼職的藝術家」。

在台灣,大部分人不容易想像藝術家是怎麼生存的,我也是。透過嘉萍家,慢慢了解到藝術家也是普通人,不能避免生活瑣事,一樣要接送小孩、要管柴米油鹽、要自己處理申報經費的繁瑣細節,看似家庭主婦的嘉萍是我眼中的生活藝術家,生活的細節與哲學有著巧思,自己研究做手工纖維紙、喜歡畫可愛的漫畫圖案、手作創作。她畫的〈因為我是澎湖的小孩〉繪本中小女孩,活脫脫就是小嘉萍可愛的模樣;最近她整理其纖維創作品策劃名為【森●呼吸】的正式展出,她說:「給邁入四十歲的自己一個交代。」,看到她的作品與創作思維,她是當之無愧的紙藝家。

嘉萍有慧黠的眼神與時常洋溢的笑容,在我眼中是位把育兒、自我實現、生活藝術平衡得很好的人,看著這樣的藝術家,我會想幸福人生的基礎無他,好好生活便是,你我也來學幾分生活藝術吧!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島嶼人物010】農的推手


文/攝影  陳藹文

不只是西衛社區農場的推手,我認為可能也是澎湖農業的推手之一。








那天聊到其中一個朋友種的菜最漂亮,但也是最會被偷的,我驚嘆問:這裡的菜會有人來偷喔?結果,他竟然回答我說:

"對,因為是開心農場啊!"

我後來才聽懂任大哥的幽默,是指FB的開心農場遊戲裡,總是有種菜被偷的情節!



任光國今年49歲,明年即將退休,現在他的正職仍是警察,業餘農夫;但明年,他就要轉為正職農夫了。


這個名為"開心農場"的市民農園,位在馬公市西衛社區兩千多坪的土地,五、六十幾年前,是任光國的爺爺在種菜,他們自己鑿的一口井,還一直保留到現在;五、六年前,任光國開始自己種,那時整片地都是雜草,他只好自己一小塊一小塊地開墾。

他想,每天如果能翻土翻個五坪的話,幾年也能翻完吧!於是,像愚公移山似的,每天就用鋤頭挖,在荒煙蔓草裡,一鋤一鋤地、把土翻鬆。

一段時間整出了一小塊地後,他就試著種菜,這裡一邊種菜,那頭還是繼續拓墾,已經挖了一百多坪的時候,縣政府看到,叫他不要挖了,縣府決定來幫忙整地,出動怪手,一下子就搞定了。

他們幫忙整理完畢後,任光國才想到,可以找更多人來種!

他說:"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有這個構想後,就寫了計畫,提案給縣政府,又找了一些朋友來,98年開始第一期,右邊畫出了十八塊小菜園,約900坪;99年第二期,又再增加左邊的十二個區塊,一共是三十戶家庭。

每一塊小菜園,並不是一個農夫認養的田,而是一個家庭、全家人都來種!

任光國把地捐出來讓大家免費種菜,他覺得取之於公、用之於公,所以這個農場沒有收費,只有每個月50元的電費分攤。現在還有很多人登記著,等待後面的區塊再開墾出來,擴大這個開心農場。


剛開始做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怎麼會有人願意把地拿出來大家用呢?莫非有什麼企圖?後來一一溝通、一一邀請他們來種,才慢慢了解他是希望爺爺留下來的耕地不要荒廢;現在,連附近其他人也願意捐出土地來、提供農場無償使用了,所以後面的區塊能夠再申請經費來開墾,讓更多想種菜的人,有一小片夢想的菜園。


他說:"當初我跟家族商議,希望這塊地不要賣掉,能夠留下來,而且能無償讓大家使用,我想我們人一輩子來到這世界,就是希望能做些有意義的事,不一定要想賺錢而已。"

"我那時看到大家來這邊,尤其爸爸帶著兒子一起來的,我看到他們,我就很快樂!"

我想,這才是他將農場命名為"開心農場"的真正原因。



為了這個農場,他去上社區規劃師的課,把農場規劃成休憩農園,慢慢增加設施,讓休憩功能更完整,來種菜的人可以有地方休息乘涼,來參訪的客人也可以好好地體驗、同樂;為了讓這些設施更色彩繽紛,他又去上了油畫班,自己學畫畫,要來彩繪桌椅牆壁等。

為了讓農場更豐富,他最近又提出了"田園音樂會"的計畫,因為他自己是二胡的愛好者,想把音樂元素帶進來,所以可能今年秋天就會有一場中西合璧的音樂會,在這裡演出了。

為了讓更多人吃得健康、能買到無毒的菜,他還想推動農夫市集,讓大家種的多的菜拿出來賣,更希望這個開心農場可以有小小的示範作用,澎湖其他社區也能開墾越來越多的市民農園,這樣澎湖的廢耕地,就能再活起來了!

訪問任大哥的過程真是驚喜連連,原以為只是一個業餘農夫種種菜而已,沒想到,他其實想的是整個澎湖,整個農業,和所有人,讓我非常感動。

他希望澎湖能地產地銷,每個人都有機會樂於農耕,我也覺得其實澎湖有自給自足的能力,我也蠢蠢欲動了。


而且,想的不只是一起種菜,想的是要一起參加田園音樂會、在農場裡演出、這樣開心的畫面呢!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島嶼人物009】菊島大儒俠-洪國雄老師





文/攝影 江渝志


在澎湖這塊土地上提到洪國雄老師,對許多人來說是不會陌生的...

除了桃李滿菊島之外,洪老師對地方的建設與保育很受到縣政府的倚重,許多公共建設是在洪老師的建言下所產生的。

洪老師是西嶼人,在澎湖教了31年書,溫文儒雅,他走過每一寸沙灘,踏過每一顆石頭,他視澎湖這塊大土地為他的孩子。

至今,洪老師仍致力於演講、寫書,許多時候在林投公園的及林春咖啡館,可以瞧見他的身影。一本筆記本正記錄著下一場演講的內容,或者如何讓更多人認識與愛惜澎湖這塊土地。

洪老師說:『天空藍的舒朗,陽光烈的脆薄,海水透的晶亮,海洋盪澈的笑聲,島嶼結實的原味,島民滿溢的熱情,澎湖擁有許多的唯一與第一』。

洪老師很俠義地扮演著菊島的守護者,他希望澎湖能永續地被保育與發展。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島嶼人物008】澎湖島上奇女子系列 愛笑的晨型人-藹文


文/ 山居海  照片提供:陳藹文


陳藹文,一個會跟澎湖道早安的人,一個會跟雲林道早安的人,一個會跟基隆道早安的人,一個會跟小貓暱在一起的人,一個留意生活美好細節的人。

初識藹文,最易辨識的應該就是她綁著頭巾,且頭巾下切實地有著長不過五公分的短髮,加上晶亮的眼睛、隨時掛著的笑意、不時牽動人心的妙語,讓這人就是顯得獨特、有精神。
認識她以來,"甘心"的小故事很多,我想提她三點:

一、能安頓自己
掌握島上生活的節奏,跟菜車買幾樣食材,中午煮個蔬菜麵,簡單的食物就彷彿有莫大的滿足;時常搭個公車或便車,就上馬公去喝咖啡,寫點文字紀錄、觀察結識島上的人們;在街上、市場總能買到實惠好物,當然她也樂於跟妳分享她這些小快樂。

二、會照顧人
藹文住在蒔裡時,不但跟周遭的阿伯嬸婆們打招呼、微笑互動,也照顧短暫停留的同住旅人;回到台灣,也有她熱鬧的生活,與家人小貓團聚、與朋友相會,也照顧雲林老家的阿嬤,洗身、打掃、煮飯都屬她的工作內容,卻不忘偷閒去芒果咖啡當熟客。有藝文氣息的她、生活在俗世的她,兩種身分同時並存又快速切換。

三、健康晨型人
透過Facebook,看她早起運動、早起寫作,通常一早上Facebook入眼的就是她跟世界道早安的文字。她作過廣播、熟悉各地農學市集、有各種非主流朋友,她的圖文與朋友圈發出的訊息,常帶著綠意的希望。

我以為我認識的藹文不夠多,但不小心就超過五百字;我以為我已經寫了很多,卻還有好些個點安頓不進去。藹文,澎湖島上新住民,對我仍屬神祕、歸類為作家的人,是我心中島上又一奇女子,就說句"日安,藹文,歡迎來到澎湖!"來當結尾吧,但故事還在進行。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島嶼人物007】年輕人!


文/ 陳慈凌
攝影/ 陳藹文

年輕人!
我和阿姐總是這麼的叫著她!他在阿姐的這群朋友裡算是年紀最小的!
但她給我的感覺是沉穩,條理清楚,認真學習,誠懇待人

從某一天開始!這個年輕人每個星期二就會從望安來到馬公,隔天一早搭飛機到高雄上課!這樣的往返,要持續五周,

一般人只要上課地點只要花個一個小時的,應該就會考慮放棄吧!
更何況是從望安到高雄,光是車程+上課就要花上個三天的時間,如此學習的熱忱,,也許…..大家也都該想想是不是已經遺忘了那份學習的熱忱,而被日以繼夜的工作所淹沒!

在封閉的台北生活裡,人跟人之間的交流很少,住了三年的大樓,可能都還不認識樓上的鄰居是誰,

于婷!可以去住你那邊嗎?”
于婷是望安龜仔寮的工作夥伴,她有她自己的一間房間,但由於認識的朋友很多,最常聽到的請求是于婷!可以去住你那邊嗎?”而她總是毫不猶豫的答應,讓我看到了他對朋友的熱情,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付出,有時會反問自己,如果我是她,我會讓這麼多的朋友不斷的到你家借住嗎?

學習的熱忱和對朋友的付出,是我在這個年輕的小女生身上所看到的,也是我所欠缺的!

于婷!謝謝妳~


每次來到馬公總是看著拿著小冊子不停著看著!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島嶼人物006】空中飛人水底游!

文/ 陳藹文  


朱雲瑋,要用500字介紹他的話,光是講身分就不夠用了,因為有多份工作、多重身分,使他在台北、高雄、屏東、金門、澎湖多個地方來去,所以,叫他空中飛人也不為過。

首先,他是屏東教育大學的老師,教文創系的應用攝影,也在通識課程開了幾個生態與環境的課;與年代電視台有過合作經驗而專研了錄影與剪接,所以也做水下錄影,在各地教起了水下攝影的課,常常悠遊在台灣各地的"海底",所以這個空中飛人,算是陸海空都包辦了啊!

另外在國語日報寫過海洋生態的專欄給小朋友閱讀,所以除了老師以外,也算是專欄作家呢;正式的職業,則是做環境影響評估的研究人員,不是環評會議上的審查委員那種,而是受委託去做現場調查工作、做完要寫評估報告的研究員。

接下來,他還準備當老闆,在澎湖創設一個藝文空間,說是因為在文創系教書五六年了,卻從未真正投身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實在很想試試看,給自己,也給許多難以在一般展場有機會舉辦作品展覽的學生、朋友,有一個小小的展覽空間,實踐文創的價值。

最後,他是一個攝影家,從生態攝影到人文紀錄,他累積的作品已經不計其數,終於,即將在自己育成的這個藝文空間要推出他的第一個攝影展了,原以為會是過去他最擅長的鳥類生態為主角,沒想到,他選擇發表的,卻是:澎湖的古門,還準備真的搬一對古門到會場!

引頸期盼的,可不只是他的攝影作品展,還有他所謂的"文創",會如何將古門這個主題裡的元素,發揮到文創商品中?這場古今交會將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要大家拭目以待了!

轉貼自朱雲瑋FB相簿、他正專心地進行水下錄影、是由學生幫他拍的照片。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島嶼周記】十一、李白



文/攝影  朱雲瑋
文章真的一定要有靈感呢!但是靈感來自何處那可就不一定了。
今天在麵店吃中餐時,本來心情還算不錯,無聊的生態調查終於告一段落了。
但是抬頭看到一幅書法,就順著他寫的看下去,登時心情入谷底。
這首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012062801 
然讓我想起烏崁的海面,唉!讓我有種感覺,李白先生一定是投江自盡的,才不是喝醉失足淹死的。
這首詩真的是寂寞空虛到極致了,我想很難可以有人超越這個境界而還沒去死的。
當時看著這片海面,我心裡想的可是和李白先生差不多,
一樣的孤單,只是一個有才氣可以將之寫出來,另一位沒那個才氣,只好拍下來。
李白寫的多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這真的是寂寞到頂的文人才寫得出來的文句啊!
那是真文人,不是像我這種讀書人,每天只會說:這年頭要維持讀書人的形象還真難,幹!

勳先生在孤獨六講中說了很多,有興趣的請自便。孤獨是一種好事、一種可以檢視自己的時間。
而寂寞或是孤單可就完全不同了!
那是一種深邃的黑暗,一種好像有亮光,但其實這亮光是為了凸顯黑暗而存在的亮光。
就像是中國功夫中深層的內功了,一種源源不絕的黑暗力量。一旦身陷其中就無法自行掙脫了!
那孤獨呢?孤獨是一種完全自我的心靈狀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我很喜歡以前開車南北跑的日子,每週有將近 9 小時就只有自己,真的是自己要面對自己。
我都趁那個時候想很多事,反正半夜都沒車,定速開下去,腦袋就可以放空了。
現在改搭高鐵了,卻鮮有時間好好面對自己一下,總是想著可以看書、可以上網、可以睡個覺,
不知不覺中都忙了起來...........

怎麼避免孤單,偶而總是會孤單、寂寞覺得冷.........唯一的辦法就是習慣孤獨!
就像現在最流行的話:我單身但我不寂寞。
可以忍受、習慣、愛上孤獨的人,才有資格談戀愛,若因寂寞而愛,那也會因不寂寞而不愛。
就在這個美麗月色下的海灣,讓我想起了孤獨的時光,讓我想起孤獨和孤單的不同。
可惜李白沒有在這裡............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看了這句,除了嘆氣外,還是嘆氣............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島嶼人物005】澎湖島上奇女子系列 攝影師詠捷




文/攝影  山居海

我不曉得她的歲數,在這裡,歲數不重要。

我記得一次次享受著主人家營造出的空間氛圍,在她身邊,來到她的地盤,古厝的細節變得清晰,生活的氣味變得細膩。

每次能約見面,都令人充滿期待,喝茶、配點心,一次次像食之品賞會。

在這裡吃過望安老阿婆手作黑糖糕,是用家中最普通的淺圓形鍋蒸的。

在這裡品嚐過澎湖各地花生,主人要我猜猜這幾種花生各是出自哪裡,這對我可困難呢!小小的澎湖,主人家分得出各鄉鎮台語腔調,現在還告訴我阿婆們曬花生的步驟不同,結果各異。

在這裡品茶也品酒,吃小點、水果,也要有相襯的碗碟;呼呼北風吹的日子,來碗老店炒的麵茶,一定要用沸騰的開水下去沖

在還不知道主人家很有名之前,偶然地來到她家,就喜歡她拍的照片,而主人家內斂謙和的態度、言談中藏不住對澎湖深厚的情感,使主人家極具神祕色彩,我像帶著挖寶般的朝聖心情,來認識這位友人。慢慢地,我知道她拍照,雖然我不懂攝影,但我喜歡她的照片,遠甚過後來遇到吹噓著自己攝影技巧多好的攝影老師;慢慢地,我覺得她生在世上,活得很真實,我聯想到朋友春聯貼著[好好吃飯、活在當下]。

主人家不喜歡冒失闖來的人(有很多人慕名想見她),她有她的生活及工作計畫,工作起來可能是沒日沒夜,重視情緒的準備與切換。但只要預約好來訪,她一定鄭重其事地泡茶、備點心,這時她是位超棒的主人、她是澎湖文化最自然的傳遞者。她有攝影家銳利的眼神、談到興致來而晶亮的神情,她帶我看她園子內種著的菜,連菜宅內都宛如經過攝影家構圖,看來就是賞心悅目。

有次我去,她說現採的高麗菜、南瓜,拍起照的效果,就是充滿生命力。不久就看到她的第一本書[食物戀]出版,台北簽書會上她說:[食物還是該有些顏色],才知道書中一張張耐人尋味的食物照片,原都是黑白照,她再一張張手工將餐食染色,黑白畫面中襯搭著新鮮食材,一道道澎湖餐食呈現出饒富生命力的味道。
照片之外,我喜歡她說故事的方式。到她宅子裡的機會總是太少,透過讀她的書來聽她說故事,[食物戀]中介紹的澎湖飲食與故事,不只讓人們了解澎湖因地制宜衍生的飲食文化,讓短暫來澎的旅人不敢輕忽看似不起眼卻滋味濃郁的澎湖煮食,透過一道道黑豆酒、金瓜雜煮、鮮魚米粉、大蛤包飯...,也寫下澎湖元素在她身上累積的生命故事。

她認識各地的老人家、熟悉地方風俗文化、有藝術家不受世俗羈絆的成分、工作起來認真求完美、生活起來也不許自己隨意呼弄過去,她是詠捷,是回鄉深根生活滋味的攝影家,是我眼中澎湖奇女子。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島嶼人物004】平凡中的不平凡



文/攝影 洪聖雯

2012615日,我生平第一次參加了別人的畢業典禮。

她很特別!從她年輕的外表,很難想像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嫁來澎湖都十年了。仔細算一算,她離開越南時才十八歲。十八歲的台灣小孩,才剛擺脫高中的桎梏,準備進入大學好好玩樂。而她卻已經獨自一人離開家鄉,踏上陌生的國度。

這位美麗而有個性的女生,我們叫她小玉。小玉的家鄉是位於越南中部的芽莊。和澎湖相似,有著潔白沙灘、碧海藍天與特色小島的芽莊。



第一次遇到小玉,是兩個月前,在她工作的民宿。當時覺得這個瘦瘦的女生,長的真清秀可愛。一開口講話,雖然一聽便知不是台灣人,但國語講得真好!還會夾雜著幾個台語字,聽起來格外親切!由於孩子那天只上半天課,於是她帶著孩子到民宿去,一邊熟悉新的工作環境,一邊叮嚀孩子的功課。

從小玉的口音不難聽出,小玉是這個年代的台灣社會中,眾多所謂外籍新娘的其中一位。從認識她那一刻起,我就想著有一天,藉著島嶼書寫,試圖寫出關於她的故事。我盼望能慢慢了解她以及其他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打拼的外國人,在這個社會中所遇到的挑戰與辛勞,並將這些故事寫下來。於是,當我知道有機會參加小玉的畢業典禮時,我便立馬決定我要去!





畢業典禮在山水國小舉辦。這一屆的補校生有七人,六人來自越南,一人來自馬來西亞。她們多半是年輕媽媽,白天工作,傍晚下班回家做飯、陪家人。匆匆吃過晚飯後,七點要到學校開始上課至九點。星期一到星期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習國語、數學、社會。就這樣,持續三年,才得以拿到這張畢業證書。


畢業典禮接近尾聲時,小玉與其他年輕媽媽們,每個都哭成淚人兒,讓我眼眶也偷偷地紅了起來。這張得來不易的畢業證書,背後是多少辛勞的日子?前陣子聊天得知,小玉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鄉了。就算想念自己的家鄉,堅毅的她們,還是得努力在這塊土地生活,成就了無數個家庭。






短短的幾百字,終究無法寫出小玉這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我不喜歡用外籍新娘這個稱呼,但我特別將這令我感到刺眼的文字寫出來,因為我想問大家,如果今天嫁到台灣的是一位金髮碧眼的西方人,你還會把外籍新娘這個稱呼套在她身上嗎?

不管今日的社會是怎麼看待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們,我想,該是大家要承認的時候,這些所謂的外籍新娘外籍勞工,早已成為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們不再只是外籍人士,而是在台灣奉獻一己之力,承載著台灣未來的一股力量。

因為他們的加入,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文化會更加多元、豐富,眾多國家的特色將在台灣融合,融合出獨特的風情。如果我們能歡迎這樣的改變,豈不是很令人興奮又期待!